为了限制「教育内卷」,维护「教育公平」,国家于今年7月24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落地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就焦虑的家长,一时面对眼花缭乱的教育政策变得忧心不已——似乎减负却没有减压,因为终考试筛选的方式并没有改变。
邻国日本在1976年推行的「宽松学习」政策,使很多孩子变得无志无欲,走向社会后出现了「平成废宅」现象;韩国在80年代取缔校外培训,不但没给焦虑的家长们减负,相反花更大的代价去争夺有限的校外教育资源,不得不在2000年再次开放校外培训。
回过头再看我国这次的教育改革,国家并不是一刀切的政策,而是一次决心彻底的、系统的、稳步推进的变革。上半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新规,在9月已经陆续实施,例如:
▪ 公办资源全面撤出民办学校
▪ 课后服务5+2覆盖
▪ 全面防护中小学生性侵害
▪ 每天一节体育课
……
大自然早熟的果实,它既不丰满也不甜美。人类幼崽自小被“填鸭式教育”,在养育的路上,不但会错过成长的快乐风景,未来的长成也是一颗没有甜心的果实。
“慢养”是一种智慧,更是对生命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未来反馈的更是一种惊喜。
「双减」并未在走日韩「一刀切」的弯路老路,在减的同时,更在做素质教育的转型,考试选拔的方式虽然没变,但细心之下会发现考试的内容在发生变化。
飒美特承袭波司登温暖基因,积极响应国家维护「教育公平」、推行「素质教育」政策,与麦田教育基金会一起携手投身教育公益事业。
双减下的素质教育新路径
高中录取率96%,重点中学升学率36%。
这是今年夏天麦苗毕业班交出的成绩单。在中学录取率逐年降低的大环境下,这个位于绵阳市三台县偏远山区的乡村班级所取得的成绩无疑令所有人倍感欣慰。不仅如此,经过三年素质教育的浸润,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继续读书的机会,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成长,一双双怯懦躲闪的眼神,如今变得自信而坚定。
三个月后的9月23日,新一届「飒美特麦苗班」开班仪式在三台县新生中学全校师生、众多嘉宾领导的见证下顺利举行。
通过多年的教育公益实践,「飒美特麦苗班」团队认识到:学校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为学生从事各方面工作奠定基础。应试能力作为学生诸多能力中的一项,需要各方面素质支撑,例如听说读写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通过素质教育提高这些能力,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把素质教育从课堂剥离出来,认为课堂是应试教育的阵地,这是对课堂的误解——课堂应成为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也是学生未来人生阅历的实习地。
「双减」背后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真正落地是送给50位麦苗班新生好的「开学礼」。通过成立「飒美特麦苗班」,为乡村孩子搭建一座深度教育的桥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聚焦高质量课堂 让学习真正发生
「第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广阔延伸,助力孩子们释放天赋,拥抱梦想,追寻人生无限的可能。
每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
在丰富的教学设计中,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将学会怎样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获取基本的知识与关键的能力,使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
在制作纳斯卡巨画的过程中,需要排兵布阵,充分协调好学生的分工和责任。从物料的选取、画面的布局和排版、到颜色的调配和涂抹,以及后期的整理和修饰,所有一切都考验着孩子的统筹和协作能力。
互动式学习活动中
孩子得以加强协同交流,自主开展项目化学习
作画不再是一个人的任务,团队的巧妙配合让作画过程变得轻松而有趣,想象自己就是那个神秘的巨人,每一块画板间颜色的衔接都需要协调妥当,才能让史诗般的巨画更加完美,在团队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良好的氛围中,营造追求优秀的团队学习生态
这些缤纷多样的课程之大价值,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于激励学生与他人、与自己不断对话沟通,激励孩子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背后的真理做沟通,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变的情境和形态
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的良好适应性
而这样的教育,不只是适合山村的孩子,它也适合每一个孩子。作为推动公益创新的一项成功范例,飒美特相信,只有回到“学校”这个范畴内,才有机会保障教育公平,真正发挥教育的公益性。
擦亮教育底色 回归教育本质
改变一直在发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唤醒充满灵性的个体,使之拥有更美的性格,打造绝美的命运。只有当教育回归教育,人才可能回归完整的人。
教育本身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就是为一个个体、一片地区带去希望与光明的前哨。通过「飒美特麦苗班」这一创新公益样本,能帮助孩子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打开与外界相连的纽带,使每个个体独特的的天性与天赋可以有更多的释放,在全面发展中造就真实的学习。
陪伴孩子美的过程就是与他们共同成长
让乡村孩子享受更优良的教育资源与理念,真正赋予被扶助群体持久活力的源泉,是擦亮教育底色,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途径。“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公平”,这样的宏大命题,需要以教育公益事业去承载。